關於紙雕藝術家 Paulo Grangeon
- (文章摘錄自東方日報/圖片提供:左腦創意)
- Jun 7, 2015
- 2 min read
Paulo Grangeon是法國papier mache紙雕藝術家。Papier mache出自法語,意指紙碎片,中文則譯為硬固紙或混凝紙漿。Paulo曾受雇於一間國際木雕藝術品公司,在美國加州和歐洲從事木雕與紙雕創作的工作長達20年。
Grangeon是紙熊貓的爸爸,本身精通木雕,其創製的木質麵包刀曾風行歐美,後來在德國認識了一位從事紙糊藝術的女士,一接觸即瘋狂愛上這門手藝,遂跟她到泰國學藝。「木工製作需要動用大型工具,製作時,沙塵滾滾,做了20年,開始有點厭倦。紙糊藝術則以廢紙和米漿水為材料,接觸自然元素,感覺愉快、舒適。起初,我仍處於探索階段,試過製作一系列穿着泳衣的女性軀體,揣摩紙糊效果。及至2008年,應法國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之邀,首次以回收廢紙打造紙糊熊貓作展覽,亦為日後舉行巡迴展揭開序幕……」
除了與WWF合作熊貓展出之外,Paulo也曾與法國海外部(Overseas Ministry of France)合作,製作鯨魚紙雕藝術品。

據Paulo憶述,初次在法國展出,那些熊貓是在凌晨5、6時擺放於市政府廣場,事前毫無預兆,故效果震撼,目睹途人驚喜拍照,看得他十分感動。「法國的展出完成後,接到荷蘭的來電,要求製作同樣的熊貓;後來,荷蘭方面將展品轉售意大利……就是這樣形成了世界巡迴的雛形。其實,我也始料不及,當初也是從拍檔的來電,才得知羅馬出現了紙糊熊貓,那時我正身處泰國度假呢!」
時至今日,紙糊熊貓已到過法國、荷蘭、意大利、瑞士、德國、台灣等地,Paulo慶幸大家都喜愛熊貓,而他也一直努力改良熊貓的面貌造型。「第一次接觸熊貓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,那已是25年前的事,牠們的動靜一直留在腦海裏。我認為,熊貓的眼睛是最難畫的,因為微小的改動都會令表情差異甚遠!」

Paulo的紙雕藝術,是以環保為出發點,利用回收紙為素材,加上天然米飯製成的漿糊黏著塑形。每個作品都是以純手工的方式,將一張張紙貼製完成,再一筆一筆畫出熊貓的樣貌,所以在「熊貓世界之旅-澎湖」展示的紙雕熊貓,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。
Comments